1、编程主代码功能
G代码 功能通过编程并运行这些程序而使数控机床能够实
G00 定位(快速移动)
G01 直线插补(进给速度)
G02 顺时针圆弧插补各进给轴的运动,如直线圆弧插补、进给控制
G03 逆时针圆弧插补
G04 暂停,精确停止
G09 精确停止现的功能我们称之为可编程功能。一般可编程
G17 选择X Y平面
G18 选择Z X平面
G19 选择Y Z平面各进给轴的运动,如直线圆弧插补、进给控制
G27 返回并检查参考点
G28 返回参考点
G29 从参考点返回现的功能我们称之为可编程功能。一般可编程
G30 返回第二参考点
G40 取消刀具半径补偿
G41 左侧刀具半径补偿功能分为两类:一类用来实现刀具轨迹控制即
G42 右侧刀具半径补偿
G43 刀具长度补偿+
G44 刀具长度补偿-现的功能我们称之为可编程功能。一般可编程
G49 取消刀具长度补偿
G52 设置局部坐标系
G53 选择机床坐标系通过编程并运行这些程序而使数控机床能够实
G54 选用1号工件坐标系
G55 选用2号工件坐标系
G56 选用3号工件坐标系各进给轴的运动,如直线圆弧插补、进给控制
G57 选用4号工件坐标系
G58 选用5号工件坐标系
G59 选用6号工件坐标系现的功能我们称之为可编程功能。一般可编程
G60 单一方向定位
G61 精确停止方式
G64 切削方式通过编程并运行这些程序而使数控机床能够实
G65 宏程序调用
G66 模态宏程序调用
G67 模态宏程序调用取消各进给轴的运动,如直线圆弧插补、进给控制
G73 深孔钻削固定循环
G74 反螺纹攻丝固定循环
G76 精镗固定循环现的功能我们称之为可编程功能。一般可编程
G80 取消固定循环
G81 钻削固定循环
G82 钻削固定循环各进给轴的运动,如直线圆弧插补、进给控制
G83 深孔钻削固定循环
G84 攻丝固定循环
G85 镗削固定循环1 可编程功能
G86 镗削固定循环
G87 反镗固定循环
G88 镗削固定循环功能分为两类:一类用来实现刀具轨迹控制即
G89 镗削固定循环
G90 绝对值指令方式
G91 增量值指令方式现的功能我们称之为可编程功能。一般可编程
G92 工件零点设定
G98 固定循环返回初始点
G99 固定循环返回R点功能分为两类:一类用来实现刀具轨迹控制即
2、编程辅助代码功能
M00 程序停止现的功能我们称之为可编程功能。一般可编程
M01 条件程序停止
M02 程序结束
M03 主轴正转各进给轴的运动,如直线圆弧插补、进给控制
M04 主轴反转
M05 主轴停止
M06 刀具交换各进给轴的运动,如直线圆弧插补、进给控制
M08 冷却开
M09 冷却关
M18 主轴定向解除各进给轴的运动,如直线圆弧插补、进给控制
M19 主轴定向
M29 刚性攻丝
M30 程序结束并返回程序头通过编程并运行这些程序而使数控机床能够实
M98 调用子程序
M99 子程序结束返回/重复执行
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切割工艺参数的选择
一、切割电流:它是最重要的切割工艺参数,直接决定了切割的厚度和速度,即切割能力。造成影响:1、切割电流增大,电弧能量增加,切割能力提高,切割速度是随之增大;2、切割电流增大,电弧直径增加,电弧变粗使得切口变宽;3、切割电流过大使得喷嘴热负荷增大,喷嘴过早地损伤,切割质量自然也下降,甚至无法进行正常割。所以在切割前要根据材料的厚度正确选用切割电流和相应的喷嘴。
二、切割速度:最佳切割速度范围可按照设备说明选定或用试验来确定,由于材料的厚薄度,材质不同,熔点高低,热导率大小以及熔化后的表面张力等因素,切割速度也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1、切割速度适度地提高能改善切口质量,即切口略有变窄,切口表面更平整,同时可减小变形。2、切割速度过快使得切割的线能量低于所需的量值,切缝中射流不能快速将熔化的切割熔体立即吹掉而形成较大的后拖量,伴随着切口挂渣,切口表面质量下降。3、当切割速度太低时,由于切割处是等离子弧的阳极,为了维持电弧自身的稳定,阳极斑点或阳极区必然要在离电弧最近的切缝附近找到传导电流地方,同时会向射流的径向传递更多的热量,因此使切口变宽,切口两侧熔融的材料在底缘聚集并凝固,形成不易清理的挂渣,而且切口上缘因加热熔化过多而形成圆角。4、当速度极低时,由于切口过宽,电弧甚至会熄灭。由此可见,良好的切割质量与切割速度是分不开的。
文章来源:《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网址: http://www.dnbcjqywh.cn/zonghexinwen/2020/0819/383.html
上一篇:关于孩子学习少儿编程,你必须知道的7件事!
下一篇:plc编程工资多少一个月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投稿 |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编辑部|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版面费 |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论文发表 |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